查看原文
其他

夜读|不妨多点理想主义

田思思 湘西头条 2023-11-06


人生漫漫,可谓“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”。一边是源自内心的淳朴理想,一边是不期而至的坚硬现实。两全齐美的事情,总是少之又少。


在《峡江的转弯处:陈行甲人生笔记》中,作者不乏此类遭遇与纠葛:年幼少有父爱关怀,成长时爱情一波三折,初入巴东诸多阻挠,层层压力下钻出来病魔,投身公益尝到人情冷暖……尽管旁人感叹陈行甲过去的漂亮履历,“全国优秀县委书记”也许还是前途无量的加分项,却依然不能回避本书时有的失语感和边缘感。



又不得不说,这份人生笔记的经历也是励志的。失语感、边缘感,更激起作者的挑战与抗争。全书无一处不流露出理想的勇气和韧性。不论是勤奋苦读,还是为爱奔赴,都有些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追逐目标的浪漫色彩。此后,初入仕途的兢兢业业,随即在巴东县委书记任上的为民办事、整治作风,义无反顾地与腐败分子作斗争,以及转身公益后为弱势群体前后奔波,那份浪漫的勇气和韧性最终铸成“到中流击水”改变社会的理想主义。


现实难免会把一个人的棱角慢慢地磨平,成长与抉择、痛苦与欢乐总是相伴相生,因而,理想主义者的坚守与前行、无畏与方正愈发珍贵。


全书记录作者从乡村到城市再回基层,从国内到国外再入一线。生活空间的位移、人生时间的流变,他一直在寻找自我。尽可能地以冷静和理性的笔法观察、审视和思考,无论是还原身处其中的现实,还是期冀唤起读者的理想认同,这些立体可感的、有温度的文字都投射着理想主义的关怀与共情。


这份理想主义并非无根之木、无源之水。



书中提到,生他养他的母亲,尽管只读过两年书,不懂得什么大道理,却以一生言传身教珍贵的品质。作者幼时邻居经常借盐,借了从来不还,他偶有不满。母亲一句话:“人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,怎么会借盐吃?我们不借给他们,他们就没地方借了,以后不准你说这种话!”后来,作者大学毕业后上班头一天,母亲做了一桌子菜,说,“行甲,你现在是工作的同志了,以后一个要勤快,二个要干净!”于是,悲悯与干净,深入骨髓地影响到了作者,也成了理想主义的底色。


爱人是他的软肋也是盔甲。哪怕受到恐吓威胁,爱人只说,“我知道你做的都是对的,只要对老百姓好,你做什么,我都支持你,我只要你活着回来就行!”勇气和无所畏惧,使得理想主义可以成为现实。暴风骤雨中,作者敢于同丑恶现象作斗争,哪怕是下级威胁,上级劝告,他举起正义之剑,颇有豪侠之风。


后来转身公益,递交辞呈的时候,领导曾试图挽留作者:“你身上有一点难得的理想主义,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一些真正的理想主义者。”


世间不乏真诚纯粹的品性、刚直正义的人格。同样,理性主义,不仅是个体的,也应该是集体的。逐梦的时代不能缺少理想主义的精神之光。跳出字里行间,我们需要更多抱有赤子之心的人,翻山越岭、涉水渡河,挥写人生一页又一页的精彩篇章。



全书并不堆砌复杂繁丽的字词,无论是对话还是叙述,都以极为简约、自然的文字写出了生命的状态,有痛楚、无奈,也有恍然和怅然,更有感性与热烈。


正如本书最后写的: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,同情过的人,呼唤过的正义,渴求过的尊重,也不会轻易洗去那层名叫共情的底色。”社会浪潮中,原则和初心容易忘却,有些人在随波逐流,更有不少心怀人生理想的人,为老百姓、为有需要的人,照亮生命。


余光中先生写过,“孩子,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。你可以是农民,可以是工程师,可以是演员,可以是流浪汉,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。”


希望本书能够感染到更多的人群,唤醒他们的灵魂和思想,为了信念不懈追寻,为了理想百折不挠。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生命的勇者,不懈地追求和探问,在尘俗中闪耀透亮的微光。


点击图片查看详情


来源|团结报

作者|田思思

编辑|刘娜

监制|陈昊





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




■ 夜读|没有信号 才能天荒地老

■ 夜读|腰带山擒特记

■ 夜读|悠悠“从文”不了情

■ 夜读|沉默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